耳屎的學名是耵聹,是外耳道耵聹腺分泌的一種油脂,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、黃色素,還含 有少量水分和鉀、鈉等元素。耵聹產生后一段時間,會隨著水分揮發變成干片狀,也可能是黏稠狀,即“油狀耵聹”,均屬正常。
你嫌棄的“耳屎”其實有很多好處
1、抗菌:耵聹含有豐富的脂肪酸,能在耳道皮膚表面筑起一層酸性膜,使外耳道處于酸性環 境下,可起到輕度抗菌作用,保護外耳道免受感染。
2、保溫、保濕:耵聹可幫助耳道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,不讓耳道內的皮膚過于干燥。
3、防異物入侵:耳道皮膚的細毛被耵聹中的油脂滋潤,可阻擋外界灰塵、防止異物和小昆 蟲侵犯鼓膜。
4、防噪:耵聹的存在客觀上緩沖了傳入耳中的聲波,避免耳膜被噪音或劇烈的聲響所震傷。
耳朵的異物其實不清潔也會自己排出
耳道內的細胞是十分獨特的——它們可以遷移。
“你可以在鼓膜上放置一個小墨點,幾周后再觀察,會發現它有一些位移,這種位移是隨著耳道內細胞的運動而實現的?!眰惗貒壹壔始叶呛磲t院的沙克爾·賽德(Shakeel Saeed)教授說道。
如果細胞不會遷移,那么耳道這個小小的死胡同,很快就會被皮膚新陳代謝所脫落下來死細胞堆滿。這種運動過程順道會把耳屎也帶出去,耳屎就是耳道內經過改造的汗腺的分泌物。像吃東西和聊天這種能帶動下巴運動的行為,也能促進這一過程。
不正確的掏耳朵反而會造成問題
1、用力過猛,會導致鼓膜穿孔,聽力下降,甚至并發中耳炎。
2、方法不當,可能將耳屎推向耳道深部,形成耵聹栓塞,導致聽力減退,壓迫鼓膜引起耳鳴、眩暈。
3、用不干凈的挖耳勺、長指甲等挖耳,易挖出細微的傷口,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真菌感染。尤其是有些老年人迷信采耳足療店,卻不知消毒不正規,極易造成交叉感染。還有人在掏耳后用各種藥水滴入耳道,美其名 “殺菌”,這樣做也會破壞正常的皮膚屏障,可能導致外耳道濕疹,感覺越來越癢,或繼發其他感染。
4、共用挖耳工具,會傳染疾病。最常見的是人乳頭狀瘤病毒(HPV), 可能引起外耳道乳頭狀瘤。
如何正確清理耳垢呢?
準確地說,其實沒有必要清理,可以等它自行排出。
當然,我們也可能遇到無法自行排出的耳垢,比如,位置較深或者比較堅硬。此時,最好的辦法是到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,醫生會用專業辦法將栓塞的耳垢取出。對于耳垢的栓塞,一般用 3%至 5%碳酸氫鈉滴耳液滴入外耳道,每日 5-6 次,3-4 天后由醫生在耳內鏡下將耳垢沖洗干凈即可。